5.2DixonDixon检验法
检验法用于一组观测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观测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验一个或多个异常值。
5.3偏度-峰度检验法
在未知标准差的情形下判断和处理异常值,检出异常值的个数多于1个时,可采用偏度-峰度检验法。
5.4校验仪器
要校正对检验机器实施矫正必须要确保不会对其自身的精确度造成干扰;通过仪器对制定样品或标准物实施检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公平的分析。如果检测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偏差,说明仪器设备的准确性不足,则需要对其实施矫正;如果之间的偏差在标准范围内,则说明仪器具备良好的精确度。
5.5数字处理法
所谓数字处理法,就是基于检测使用的方法标准,以及检测人员经验,对误差实施数字处理进而使其尽量降低的一种方法。数字处理法的实施,一般情况下需若干个检验人员同时展开,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检测的次数,使检验的误差尽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再与相关数据展开对比分析,这样能够得出更精准的数据。滴定管数据在读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仔细的核对,这样可以获得准确度更高的数据。读取滴定管数据的关键,是要保证以滴定管凹液面的刻度为准。在最终数据读取和保留时,通常是以小数点后两位为保存数据,然后在多个数据中反复对比,从而获得准确度更高的数据。总的来说,数值处理法对于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检验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让水质检验的结果得到更精准的体现。
5.6检验结果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同样是水质检验中的重要数据处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针对水质检验所得到的一些反常数据,或者说与检测结果有显著不符性的数据,对其实施深入的分析,找出这些数据的原因并做好记录。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类似的情况在后续检测中再次出现。同时,还需要检验人员务必要通过数据检测,确保数据准确性。数据检测通常有以下的步骤:首先,对测量得到的数据展开全面整理,找出反常数据;其次,对这些反常数据实施偏差与均值计算,尽量提升其有效性;最后,以4d法对其实施保存。
5.7改进监测过程法
首先,要针对检测的整个过程展开系统优化,避免对相关设备有不当使用,进而使实验误差加大;其次,要严格依据试验的内容、要求,选择恰当的试验仪器和器具,包括其类型、型号等。另外,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要思考是否需要对监测过程实施相应的调整。最后,检验工作对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具备数量的操作技巧,并切实按照检验流程操作,确保动作、手法符合检验标准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
6提高水质监测质量的措施
6.1完善水质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
水质环境监测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应覆盖全过程,充分考虑测定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尽量降低误差。从样品采集到分析数据和数据上报,建立严格的质控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明确定义权限和责任,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并将职位与责任联系起来,避免各部门推脱责任的情况发生。
6.2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监测能力
提供水质监测的各种数据,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依赖于获取环境要素方法程序的规范性、手段的正确性和分析的客观性。监测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任职资格,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水质测定,上岗之前应经过培训。实验条件应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实验用水、器皿、仪器、试剂均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准,满足测试需求。
7结束语
水质监测是全面掌握水质污染状况,了解污染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水质监测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并提出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应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全面,为评价环境质量、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节能与环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水质,仪器,监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